一时间,在这间简陋得近乎粗野的临时“会议室”
里,竟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充满象征意味的景象。
一边是维和士兵端来的、散着浓郁霸道焦苦香气、用军绿色老式搪瓷壶盛装的、颜色深黑如原油的埃塞俄比亚传统黑咖啡。
另一边则是特别行动组拿出的、茶香清冽高远、带着岩韵花香、器皿考究典雅的顶级武夷岩茶。
两种截然不同的饮品,如同它们背后所代表的主人与力量体系一样,在这片遥远而陌生的非洲土地上,尚未正式开始讨论正事。
便已围绕着这小小的“饮品之争”
,无声地进行了第一次非正式的、关乎气场与话语权的隐秘“交锋”
。
张建国像个好奇的观众,站在罗小飞身后的阴影里,看看左边那粗犷的搪瓷壶,又瞅瞅右边那精致的紫砂壶,忍不住伸出舌头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
用手肘悄悄碰了碰罗小飞的背,压低了声音,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气音嘀咕道。
“嘿……真他娘的开眼了……喝个水都能喝出排兵布阵的架势来……罗老弟,你给哥透个底,咱们这算是……站咖啡队,还是投茶叶队啊?这队要是站错了,往后日子怕是不好过啊……”
罗小飞脸上挤出一丝无奈的苦笑,没有回头,也没有回应张建国这不合时宜的插科打诨。
他全身的感官神经都如同被拉紧的琴弦,敏锐地捕捉着空气中那远比桑坤的威胁更加微妙、更加复杂、也更加令人心悸的无形张力。
这不仅仅是饮品的选择,更是风格、背景、权限乃至未来行动主导权的一次无声宣告。
会议在这种微妙的气氛中正式拉开序幕。
齐一楠率先开口,她的汇报如同最标准的军事简报,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精准得如同用卡尺测量过。
她从巡逻分队最初现轮胎异常痕迹和宿营遗迹开始,到对弹壳型号、击针凹痕、轮胎花纹的详细技术分析。
再到与埃塞俄比亚军方、警方乃至地方政府部门进行交涉的具体过程、取得的进展以及遇到的阻力,最后到目前维和部队快反排的战备状态、预设阵地以及后勤保障情况,都做了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阐述。
她的声音平稳而有力,带着军人特有的干净利落,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和情绪渲染。
黄雅琪安静地听着,身体微微前倾,一只手的手肘支撑在木箱桌面上,纤细修长、指节分明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冷的战术终端金属外壳边缘,极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
出“哒……哒……哒……”
的、几不可闻的细微声响。
她听得非常专注,偶尔会抬起手,毫不客气地打断齐一楠的陈述,提出一两个极其尖锐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问题。
“齐大队长,你刚才判断对方临时营地的废弃时间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主要的依据是篝火灰烬的残余温度和地表痕迹的新鲜度。
我想请问,你们有没有考虑到,对方阵营中可能存在具备反侦察经验的人员,他们会故意泼水降温、或者用特殊工具伪造痕迹,以误导我们对其行动时间线的判断?”
“关于你们与埃塞俄比亚军方约定的那次‘联合巡逻’,具体的路线规划、出及返回的精确时间节点、双方投入的兵力具体构成和装备情况,以及最关键的一点——
埃方指定的带队指挥官,他的背景是否干净?过往记录如何?你们有没有制定相应的备用方案,以应对他们可能出现的、非故意的泄密,或者更糟糕的、故意的消极配合甚至暗中sabota(破坏)?”
她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锋利无比、闪着寒光的手术刀,精准而狠辣地切向行动链条上可能存在的、最细微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
充分显示出其越常人的缜密思维、对细节的变态般追求,以及对行动安全近乎偏执的、零容忍的底线要求。
面对黄雅琪这番连珠炮似的、毫不留情的质疑,齐一楠的脸上没有任何不悦或者被冒犯的神情,她依旧保持着那副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