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性的压力。
“面对这样狡猾且具备一定实力的对手,单纯的被动防御、加固围墙、或者指望案后当地警方低效的追查,效果注定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坐以待毙。
我们必须改变思路,采取更加积极、主动、富有进攻性的策略,将安保的触角前伸,将威慑的力量前置。”
她的话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我的初步考虑和行动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她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双手再次交叉放在桌上,姿态依旧从容,但语气更加凝重。
“第一,信息共享机制必须前置和深化,这是所有行动的基础。
我们维和部队在各自的任务区内,有固定的巡逻路线、观察哨所,以及一套自成体系的情报搜集网络。
可以指令巡逻队和观察哨,对这些案件高的高危区域,投入更多的关注度,重点监控异常的人员集结、车辆动向和无线电通讯。
相应地,使馆方面,尤其是你们武官处,需要将你们通过外交渠道、与埃塞俄比亚各级官员接触、乃至从当地华人社群中获得的所有相关情报信息——
无论看起来多么零碎、多么不起眼,比如某个陌生面孔的频繁出现、某条小道消息、甚至是一些看似无理的涨价行为——
都必须在第一时间,通过我们商定的安全渠道,与我们实现无缝共享。
由我们这边的作战参谋团队进行专业的整合、比对和分析,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线索。
情报工作的价值,往往就隐藏在这些细节之中。”
“这一点完全没问题!
我们完全同意!”
罗小飞立刻表态,语气坚决,“建立高效、保密、可靠的情报传递通道,是武官处的核心职能之一。
我们一定会倾尽全力配合,确保所有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您这里,为你们的分析决策提供最充分的支持。”
“第二。”
齐一楠微微颔,对罗小飞的态度表示认可,继续阐述她的方案。
“联合巡逻与前沿威慑。
在事先取得埃塞俄比亚联邦政府相关部门正式书面同意、并且完全符合联合国行动程序和授权范围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考虑定期或不定期地。
派出装备了重机枪等武器的白色装甲巡逻队,与埃塞俄比亚当地的军警部队,或者,在情况紧急且条件允许时,直接与受到威胁的中方项目自身的安保团队,在通往项目工地的重点交通路段、以及项目营地和施工区域的周边,进行联合武装巡逻。
其目的,一是大幅提高‘见警率’、‘见军率’,形成持续而有效的心理威慑,让那些潜在的犯罪分子意识到,这些中国项目是受到强大武力保护的‘硬骨头’,不好啃。
二是利用我们un车辆的合法身份和装甲车的物理防护能力,在生突事件时,能够更快地抵达现场,进行先期处置和控制事态。
实话实说,我们这些涂着un白色标志、架着机枪的装甲车,对于那些只知道欺软怕硬的宵小之徒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最好的威慑符号。”
“这个方案非常务实,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张建国在一旁听着,忍不住兴奋地插话,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脸上洋溢着找到解决办法的喜悦。
“齐大队长,您这主意高啊!
有咱们威风凛凛的装甲车,整天在那些项目周边转悠,我看哪个龟孙子还敢不开眼,跑来太岁头上动土!
光是那动机的轰鸣声和车顶的机枪,就够把那帮混蛋吓得屁滚尿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