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一些忠诚于秦朝的大臣保持着联系,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拯救秦朝。
他们在暗中观察着局势的变化,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发动反击。
子婴也因此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权力的残酷和人性的丑恶。
他目睹了昔日的皇室宗亲在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被残忍杀害,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无奈。
然而,他并没有被恐惧和绝望所吞噬,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拯救秦朝的决心。
他深知,自己肩负着秦朝的未来,哪怕希望渺茫,也不能放弃。
秦二世胡亥在位期间,对朝政不闻不问,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将国家大事全部交给赵高处理。
赵高趁机独揽大权,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使得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他为了测试自己在朝中的威望,竟然上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闹剧,公然挑战皇权和朝廷的尊严。
在朝堂之上,他指着一头鹿说是马,那些敢于直言的大臣纷纷被赵高迫害致死,而剩下的大臣们则为了自保,选择沉默不语,整个朝廷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
在这种黑暗统治下,朝廷的决策变得混乱不堪,官员们只想着如何讨好赵高,而不顾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疾苦。
政策朝令夕改,百姓们无所适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在赵高的肆意操纵下,秦朝的统治变得愈发残暴和腐朽。
百姓们在繁重的徭役和严苛的律法下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各地纷纷爆发起义,其中以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最为着名。
陈胜、吴广本是普通的戍卒,因大雨延误了行程,按照秦朝律法当斩。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这一呼喊代表了无数百姓的心声,瞬间得到了广泛响应。
起义军迅速壮大,攻城掠地,秦朝的统治摇摇欲坠。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胡亥却依旧被赵高蒙在鼓里,对起义的情况一无所知。
赵高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故意隐瞒起义的真实情况,向胡亥谎报说这些起义只不过是一些小股盗贼,很快就会被秦军镇压下去。
胡亥信以为真,继续过着奢靡的生活,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毫无察觉。
公元前207年,赵高见大势已去,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权势,决定先下手为强,指使女婿阎乐逼迫胡亥自杀。
胡亥死后,赵高本想自己称帝,但他深知自己不得人心,遭到了朝中大臣和各方势力的强烈反对。
无奈之下,他只好立子婴为秦王,企图利用子婴作为傀儡,继续掌控朝政。
子婴接到这个任命时,心中充满了忧虑和警惕,他深知这是赵高的阴谋,但也明白这或许是他拯救秦朝的最后机会。
子婴深知赵高的险恶用心,他在即位之前,便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宦官韩谈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除掉赵高。
子婴以生病为由,拒绝前往宗庙接受玉玺,赵高多次派人催促,子婴都不为所动。
赵高无奈,只好亲自前往子婴的住所。当赵高进入子婴的房间时,早已埋伏好的韩谈等人一拥而上,将赵高斩杀。
子婴终于为秦朝除去了这一祸害,暂时稳定了局势。
这一行动展现了子婴的果敢和智慧,他抓住了赵高急于称帝的心理,成功地设下陷阱,为秦朝除去了一大毒瘤。
然而,此时的秦朝已经是千疮百孔,四面楚歌。
刘邦率领的起义军已经逼近咸阳,子婴虽然有心重振秦朝,但他手中的兵力和资源已经十分有限,根本无法与刘邦的大军抗衡。
秦朝的精锐部队在之前的战争中损耗殆尽,而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缺乏训练和战斗力。
士兵们士气低落,对战争充满了恐惧和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