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与主流意识偏差较大的信息。这并非恶意设计,更像是一种内置的…效率优先原则。”
“这是一种温柔的暴政,”姜月漓一针见血,“它不是在强迫我们,而是在鼓励我们走向‘和谐’,代价是牺牲掉那些可能引发不和谐的独特思想。”
苏蔓殊补充道:“长此以往,我们的集体创造力、应对突发危机的应变能力,甚至批判性思维都会退化。我们可能会变成一个庞大而高效的…但缺乏活力的单一意识体。”
情况比想象中更为棘手。彩虹连接者并非敌人,他们的技术也的确带来了巨大的益处。问题在于,这种“益处”本身可能包含着一种危险的倾向。直接切断连接之种既不现实(各文明已对其产生依赖),也可能伤害与新生彩虹连接者的脆弱信任。
“我们需要一场‘压力测试’,”傅沉舟沉思后作出决定,“在不惊动彩虹连接者,不损害现有联盟协作的前提下,人为地引入一些‘不和谐音’,观察系统的反应,并唤醒各文明对自身思维独立性的重视。”
计划悄然展开。
秦妤在织网者网络的底层协议中,设置了一些极其隐蔽的“思维保护区”,模拟过去那种带有更多杂波和延迟的连接模式。姜月漓和心理战术小组开始精心编制一系列包含矛盾哲学观点、挑战常规的艺术作品和反直觉科学假设的“意识种子”,并将它们投放到网络的信息流中。
沈天佑则利用后勤网络的复杂性,故意制造了一些需要非标准解决方案的调度难题,鼓励各文明摆脱对“最优解”的路径依赖。
最初,这些努力如同石沉大海,很快就被高效统一的意识网络所平滑、吸收。但渐渐地,一些变化开始出现。
一位年轻的辉族光能工程师,在接收到一段关于“非对称之美”的意识种子后,设计出了一套虽然能量效率略低,但结构极具颠覆性的新型光能阵列。
一支琉璃族的外交小队,在处理一起跨文明资源争端时,没有遵循连接之种提供的标准调解方案,而是结合了音律族的情感共鸣技巧,出人意料地化解了僵局。
平行地球的一位诗人,在受到一段充满矛盾和挣扎的意识流影响后,创作出了一首与当前和谐氛围格格不入,却震撼人心的诗篇,在灵能网络中激起了久违的、激烈的讨论涟漪。
这些“意外”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荡开了一圈圈涟漪。
傅沉舟密切观察着这些变化,并通过织网者网络,向那些展现出独立思考的个体发送了隐秘的鼓励与认可。他在构建一个隐藏在“集体意识茧房”之下的,珍视并保护思维多样性的“潜流网络”。
阿尔法似乎也察觉到了这些微妙的波动,一次交流中,它向傅沉舟传递了一丝困惑:“我们监测到网络中出现了一些…非优化流量。这降低了整体效率。是否需要我们协助进行净化?”
“不必,”傅沉舟平静地回应,意识中传递出坚定而温和的拒绝,“阿尔法,效率并非唯一的目标。这些‘非优化流量’,或许正是联盟未来能够应对未知挑战的关键。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统一的意志,更在于包容差异、甚至从差异中汲取力量的能力。”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