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80小说网 www.80xs.cc,追赶太阳的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西北地区的炸糕,是先把黍子面和水伴成散状,就是用手一捏就成团,撒开手掉下来就散了,这样的糕面算是和好了,放入笼屉蒸熟,趁热把熟了的糕面揉上劲道,再掐成剂子放入陷料,入油锅炸头一次,捞出来让油加热,而后再放入锅里,第二次便把糕炸的外面有一层脆皮。在西北地区的宴席上炸糕是不可或缺的美食。在河北中部,那里是华北原的腹地,远离海洋,裸露的河床,不要说吃鱼,就连水也没有,人们就用虾米来代替,和上白菜人们俗称‘虾米白菜’。最后的一道菜是甜食,用江米放在碗里,加一点水蒸成米饭,临上席时放上百糖。这是孩子们和女人的的最爱。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人还不富裕,在四个荤菜的碗里,不是全放肉,下面垫底的是用红薯淀粉,加入各种调料用煮肉的汤起来,蒸熟后切成一大块一大块的像饼子一样的东西,的村里人叫它‘丸子饼子’也有村里叫它‘假菜’。人们并不在乎它叫什么,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在做着吃。它是红薯的变种。红薯这个让人想起来就烧心的食物,人们也是把它用到了极致。人类只所以能够生存,并统治地球,是他们总能把最糟糕的事情,做出最好的选择。开席先上鸡蛋汤和大卷子,农村人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很文明,从不浪费,有小孩子喝不完一碗汤,就要来一个碗,和大人分着喝。大卷子也是,掰一小块给孩子,绝不让孩子随便咬几嘴就放下。管事的注意着上菜的时间,等人们吃的差不多了,先上四碗荤菜,接着就是四碗素菜。攒忙端盘子的都是年轻人,手脚利索。院子里有人指挥,先上头席,总之屋里的三桌要先上,然后是院里的老人。别的席就按顺序上,不然容易落下。还要主意往回收空碗,有专人洗干净,等着成面条。当然这段时间要长一点,要让人们充分的吃完这八碗菜,还有爱喝酒的人,猜拳行令,大声的宣泄着内心的郁闷,在前街里就能听到人们的喊声。

    喜事就是喝多了,也没人笑话。热闹才好。最后是捞面,把面煮熟后捞出来?入温水里,捞出来,浇上鸡蛋汤,虽然大冬天又在院子里,但是饭菜是热的,人心更是热的。尤其是当家的人,先陪着做席的亲友不能怠慢,最后总要感谢攒忙的人们,不是光说几句感谢的话,席散了,留下来攒忙的人们让他们坐好,自己家里的人,初了新娘子一外,有一个算一个,端菜、送饭、敬酒。管事站起来“双禄让她们忙吧,过来喝一点,这一下就没准了,要敬酒就得全敬,说不定就喝多了。多就多了吧,人这辈子能醉几回呢。

    在占地他们村里有给准婆婆脸上抹黑的习惯,用一块棉花蘸上油,在锅底下蹭几下,背在身后,女当家的正忙着伺候攒忙的人,哪知道有谁什么时候出来抹黑呢。一般是两个人作案,一个人抱住,另一个人往脸上抹。非要把整个脸都抹黑才算。逗得大家笑一阵,当然这都是平辈人,而且还比她岁数小的人闹着玩,有时还会把婶子大娘也捎带上。其实虽然是做席吃饭,但是家里的老两口子机本,上是吃不成饭,管事的人会让他们在开席一前先垫补点,那时人们的肚子里没东西,饿一天会受不了。世界上的事务都有应对的办法,只要你肯去想,肯去做。

    初二,新媳妇回门,女方也要办喜宴请亲戚朋友,及乡亲们过来做席。一点也不比男方家差,要不怎么说养活闺女是赔钱货呢。这不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这是现实,从婆家要的那一点东西,一样不落的又原样拉回去。养了二十年的闺女从此就是人家的媳妇。做爹娘的免不了心里空落落的。哭嫁,不是河北中部人的习惯,但是在女儿上轿的那一瞬间,也免不了偷偷的落泪。又有什么办法呢,女大当婚男大当嫁。这是人类繁衍的必然。所以不论养儿还是育女,最终他们还是要过自己生活。做为双方的父母,谁又赚到了什么。席散了,占地准备回家,总得给长辈说一声,大娘说“不急着走,我和你爹娘商量好,(在河北中部的农村里,女婿要叫岳父母‘爹娘'一个女婿半个儿)让你们住过来十五在走”(住十五,是那里的乡俗)占地一肚子的意见,但是,也不能说出来,只是强装欢喜,在这十几天里,今天叔叔家,明天大娘家请吃饭,反正天天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占地觉得很享受。

    十五和十六这两天新媳妇都不能见公婆,在农村里,人们特别讲究这些没来由的说教。也不知道是哪辈子订下的规矩,正月十五晚上,月亮早早的爬上房顶,‘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是从上辈子人那里听来的谚语,没有人相信,但是也没有人不信。反正是今天的月亮出来了。很大、像个银盘子,晃着白光,那个年代正在破四旧,看惯了旧时花灯的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看看今年人们到底弄个什么样的花灯,大人们经不住孩子的乞求,还是做了一个小灯笼,里面是用墨水瓶子做成的灯,倒上点洋油,用木棍儿挑着,从里边往外冒着黑烟,孩子们高兴的满大街的跑,比着谁的灯更好看,一直到洋油烧完了,才恋恋不舍的回去。十六晚上,人们吃过晚饭,在大街上自家的门口点燃一堆野火,烧的都是从柏树上打下来的细树枝,那个年代还没有平整土地,更没有机械化作业,到处都是坟地,人们习惯在坟地上载上柏树,快过年了,办大小子们,用一根拳头那么粗的木棍,有二尺来长,用绳子绑在木棍的中间,到大树下,照准一个树叉子,铆足了劲儿把木棍扔上去,冬天,树枝冻得很脆,一下子就打下来一个大树杈子。

    自家若是没有柏树,就去别人家坟地里偷偷的去弄点儿。就是被逮住了也没多大关系。明年还会长出新的树芽。‘旧的不走新的不来’人们都这么说,柏树本身就有柏油,很好点着,满大街的柏油香气,风刮过来,条条金蛇卷着烈焰嚣张的吐着信子,匹匹血马威风的腾起一股股热浪。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但是,风总是让人觉得靠不住。刮一会它就停了,风一停,黑烟翻滚,早把看热闹的月亮熏了回去,‘火大光景大’绝对不能让它灭了。人们赶紧用嘴吹,脱下来棉袄,来回的煽这,直到火又充新燃起来。淘气的孩子往火堆里扔个小鞭炮,炸起满天火星。一家人围住火堆,又说又笑,老人们高兴的烤烤腰,烤烤腿,折腾了半宿孩子们饿了,从家里拿出来渣滓饼子,(渣滓饼子是用做豆腐时挤干了豆汁的豆渣滓和上玉米面放上盐、香菜,年前就蒸好了)还有的拿出来年糕,在火上烤,烤的两面焦黄,孩子们把外面硬的吃了,里面的软乎给爷爷奶奶吃。十六的火灭了,要想再点燃那就等到来年。

    十七是单日子,正月里是最讲究多的时候,等到十八,占地才带着燕子回家。聘女为归,是中华文明的典行的说教。媳妇去婆家叫回家,回娘家叫串亲戚,,所以已经结婚的男人一定要对这个女人负责,不管遇到什么。她为你生儿育女延续香火,比照顾自己亲爹娘还要用心的照顾公婆,死了是要埋进你家坟里,尤其是婆婆,也不知道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还是要出当年自己做媳妇时受的气。有人叫它报复,总是或多或少的找儿媳妇的毛病。不过这也难怪,自己养大的儿子,结婚以后,好像不听娘的话了。‘娶了媳妇忘了娘’这是人们常说的话,既然是常说的话,那就有它的道理。第二天,占地就嚷嚷着要回工地,“不行,刚结婚最早也得过了二月二再走”占地娘是个明事理的人,燕子也会来事,占地最关心的是两个女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别闹的相互争吵,让娘生气。占地要回工地,其实爹娘也知道自己的儿子在想什么,娟子的事三年了,哪能说忘就忘的了呢。很多时候,父母都是按着自己的想法为孩子们规划这未来,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总觉得没错,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好像永远是对的。所以他们永

    远也不会听一次孩子们的意见。最起码那个年代是这个样子,三、六、九,往外走,二月初三,占地背起燕子打好的铺盖卷出了家门儿。

    沿堤绿柳飒风修,?往事空函几度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