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80小说网 www.80xs.cc,红楼梦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这十六张回前附叶来自x本,有这种扉页的十六回却不一定是x本,可能此后改写过。

    这十六张之外,第二十一回回前附叶在第二十回后面,显然是在一七八中叶或更晚的时候,上半部编成十回本之后,才有人在别的本子上发现了第二十一回总批,补抄一叶,只好附在上一个十回本后面。

    这总批分三段,第一段很长,引“后卅回”的一个回目“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与此回对照:“此回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强,何身微运蹇,展眼何如彼耶?人世之变迁如此,光阴──”末句未完,因此下一行留空白。下两段之间没有空白。

    这一大段显然原是个一回本的回后批,末页残破。移抄到十回本上的决不是脂评人,否则至少会把末句续成或删节。

    第二段全文如下:“今日写袭人,后文写宝钗,今日写平儿,后文写阿凤,文是一样情理,景况、光阴、事却天壤矣。多少恨泪洒出此两回书!”开首四句也就是上一段已有的:“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景况、光阴、事却天壤矣”也就是上一段最后两句:“人世之变迁如此,光阴──”两段大意相同,不过第二段没有第一段清楚,似是同一个批者扩展阐明第二段,改写成第一段,大概批在两个本子上。第一段末句中断,下留一行空白,显然还希望在另一个本子上找到同一则批语,补足阙文。“后卅回”的数目也是后填的,多空了一格。

    款式仿照此本典型的十六张附叶,但是总批与书名平齐,走了样。如果是因为这一回总批特长,怕抄不下,至少也应当低一格──结果也并没写满,还空两行。

    补抄第十三回总批,也在一七八年后改编上半部之后,因为第十三回不比第二十一回在十回本之首,无法附在上一册后面,只好用朱笔抄在第二册回目页反面。因为不是附叶,没照典型的格式加上书名。补抄这两回总批的人有机会参看多种脂本,似乎是曹家或亲族子侄辈。时间已经至早也在一七八中叶以后,与那十六张x本附叶相距三十多年,所以完全是另一回事。

    第二十一回这张回前附叶与那十六张差之毫厘,去之千里,另外那三张格式不同的更不必说了,可以搁开以后再谈。

    “逛”字此书除写作“旷”、“俇”、“”外,还有“”只出现过五次,在庚本第五十四、五十六、七十一、七十四回。──内中第七十一回写作“”这是甲戌、庚本的抄本将单人旁误作双人旁的倾向,甲戌本更甚,除了“待书”“俇”统作“”──这四回内倒有三回属于x本,我们不妨假定x本用“”字,是“旷”改“俇”的中间阶段,还没有在“谐声品字笺”上发现正确的写法。

    书中贾蓉并没有续娶,但是第二十九、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七十、七十五、七十六回都提起“贾蓉之妻”或“尤氏婆媳”大都是大场面中有她,清虚观打醮、除夕、元宵节、中秋节、老太妃丧事等。

    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庆,招待王妃、爵夫人的筵席上,戏单传递进来,由林之孝家的递交帘内“尤氏的侍妾配凤(他处作佩凤)”配凤奉与尤氏,尤氏送给上座的南安太妃。侍妾在隆重的大场面上露脸,这是书中仅有的一次,不论是否合适,反正可以断言贾蓉如果有妻,一定由贾蓉妻递给尤氏,像除夕祭祖的菜(第五十三回)。第七十一回属于x本,显然到了x本已经没有贾蓉继室这人物,删掉了。

    第七十一回有改写的痕迹。下半回鸳鸯向李纨尤氏探春等说凤姐得罪了许多人,再加上女仆挑唆──指邢夫人听信谗言挫辱凤姐事:“我怕老太太生气,一点儿也不肯说,不然我告诉出来,大家别过太平日子。”(庚本第一七一一页)但是她明明刚才还在告诉贾母:

    “那边大太太当着人给二奶奶没脸。”贾母因问为什么缘故。鸳鸯便将缘故说了。

    ──第一七九页

    固然人有时候嘴里说“不说”又说,也是人之常情,却与鸳鸯的个性不合。

    凤姐受辱后,琥珀奉命来叫她,看见她哭,很诧异。凤姐来到贾母处,鸳鸯注意到她眼睛肿,贾母问知为什么老钉着她看,也觑着眼看。凤姐推说眼睛痒,揉肿的,否认哭过。鸳鸯后来听见琥珀说,又从平儿处打听到哭的原委,人散后告诉贾母:“二奶奶还是哭的,”等等。如果贾母凤姐鸳鸯没有那一段对白,鸳鸯发现实情后就不会去告诉贾母。

    若要鸳鸯言行一致,就没有那段关于眼睛肿的对白,光是琥珀来叫凤姐的时候看见她哭,回去告诉鸳鸯,鸳鸯又从平儿处问知情由,当晚为了别的事去园中传话,就把凤姐受气的事隐隐约约告诉尤李探春等。

    关于眼睛肿的对白,以及鸳鸯把邢夫人羞辱凤姐的事告诉贾母,这两段显然是后加的,虽然使鸳鸯前言不对后语,但是贾母凤姐鸳鸯那一小场戏十分生动,而且透露三人之间的感情。

    所以第七十一回是旧有的,x本改写下半回,上半回庆寿,加元妃赐金寿星等物──原文元妃已死──又用贾珍妾配凤代替贾蓉妻。下半回添写的鸳鸯告知贾母一节,下页就有个“”字(庚本第一七一页),x本的招牌。

    第七十五回是一七五六年定稿,回前附叶上有日期。第七十四回上半回有两个“”字(第一七六八、一七七五页),此回当是x本添改,漏删回末套语,再不然就是一七五六年又改过,所以恢复了回末套语。

    第五十四回末行的“”字,显然是第五十四、五十五合回在x本分两回的时候,自“旷”改“”同回又有个“俇”字,是元宵夜宴,三更后挪进暖阁,座中有“贾蓉之妻”(第一二七五页第四行)。

    贾母笑道:“我正想着,虽然这些人取乐,竟没一对双全的,就忘了蓉儿,这可全了。蓉儿就合你媳妇坐在一处,到(倒)也团圆了。因有媳妇回说开戏”

    ──第一二七五至一二七六页

    贾母不要戏班子演,把梨香院的女孩子们叫了来。文官等先进来见过贾母。

    贾母笑道:“大正月里,你师父也不放你们出来俇俇?”

    ──第一二七六页第七行

    这一段如果是诗联期或诗联期后改写的,所以用“俇”怎么会不删掉“贾蓉之妻"?只隔几行,而且是书中唯一的一次着重写贾蓉有妻,不光是点名点到她,容易被忽略。此处的“俇”字,只能是“旷”一律改“俇”的时候,抄手改的。

    第五十一至六十回编入一七六本,保留这十回本原有的封面,只在回目页背面添了三行小字,等于打了个印戳,显然是一个囫囵的十回本收入一七六本,没有重抄过,也没有校过,所以这十回内独多“贾蓉妻”这十回内一律改“俇”不会是一七六年改的。这十回当是诗联期或诗联期后才收入十回本,在那时候重抄,一律改“俇”

    x本只改了第五十四、五十五两回之间的分回处,而贾母与梨香院的女孩子们的谈话在第五十四回中部,因此仍旧是“你师父也不放你们出来旷旷?”收入十回本的时候“旷”改“俇”但是同回回末的一个“旷”字,已经由x本在分回的时候改“”抄手只知道“旷”改“俇”以为是另一个“”字,就仍旧照抄。这是此回的“俇”字唯一可能的解释。

    第七十一回也是“俇”、“”各一,原因与第五十四回相同,不过改“俇”更晚些。此回贾母寿筵上传递戏单的贾蓉妻,x本改为贾珍妾配凤,下面一段不需改写,席散王妃游园,就有个“旷”字没改(庚本第一六九四页第一行),此回收入一七六本,重抄的时候改“俇”

    “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凡例”因此写元妃之死这等大事,重心也只在解散梨香院供奉元妃的戏班,一部份小女伶分发各房,正值当家人都到皇陵上去守制,赵姨娘众婆子等乘机生事,与这些小儿女吵闹。第五十八回改掉元妃之死,也只消改写回首一段与遣散戏班一节。回首老太妃丧事“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书中并没有一个许氏,这里没称她为“贾蓉妻”光是一个“许”字,大概没引起作者注意,所以没删掉。一两页后遣散戏班一段,稍后有个“俇”字,显然x本只改到解散戏班为止,因此底下有个“旷”字没改成“”直到收入十回本的时候才改为“俇”

    当然此回一定有悲恸的文字删去,上一回宝玉生病,本来已经“大好了”这一回却又“未愈”总也是因为受打击的缘故。下一回宝玉迎接贾母等回家,见面一定又有一场伤心,需要删掉两句。但是这两回的主题都是婢媪间的“代沟”

    第六十回赵姨娘向贾环说:“趁着这回子撞尸的撞尸去了,挺床的便挺床,吵一出子。““撞尸”是死了亲人近于疯狂的举动,形容贾母王夫人等追悼老太妃,绝对用不上,只能是说元妃丧事中,死者的父母、祖母。“挺床”在床上挺尸,乍看似乎是指凤姐卧病,咒她死,但是凤姐一同送灵去了,第五十五回的病显已痊愈。“挺床”只能是指元妃,由于“停床易箦”的风俗,人死了从炕上移到床上停放。从这两句对白上看来,第五十八回改掉元妃之死,并没有触及下两回。因此第五十九回也没有改掉贾蓉妻,仍旧有“贾母带着贾蓉妻坐一乘驼轿”所以第五十九、六十两回都有“俇”字──x本未改的“旷”字,收入十回本的时候改“俇”

    “”是x本采用的,自“旷”改“俇”的中间阶段,这假设似可成立。

    至于第十回的“”字,这许多五花八门的写法中,只有这“”字与“谐声品字笺”上的“”字有“往”字旁。作者采用了“字笺”上的另一写法“俇”白文本除了这一次,始终用“旷”此处尤氏叫贾蓉吩咐总管预备贾敬的寿筵“你再亲自到西府里去请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和你琏二婶子来。你父亲今日又听见一个好大夫,业已打发人请去了。”(第二三二页)一七六二下半年改写第十、十一回,补加秦氏病。""字下句就提起冯紫英给介绍的医生,显然这一段是一七六二年添写的,距诗联期(约一七五五年)注“俇”字已经有七八年了,因此对“俇”字的笔划又印象模糊起来,把“字笺”上两种写法合并,成写“”字。

    第十一回贾敬生日,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到东府来。席散,贾珍率领众子侄送出去,说:“二位婶子明日还过来旷旷。于是都上车去了,贾瑞犹不时拿眼睛觑着凤姐儿。”这一段显然是加秦氏病之前的原文,所以仍旧用“旷”可见贾敬寿辰凤姐遇贾瑞,是此回原有的,包括那篇秋景赋,不过添写席上问秦氏病情与凤姐宝玉探病。

    第五十一至六十回这十回本原封不动编入一七六本,不会是太早的本子。但是十回内倒有五回有贾蓉妻,又有书中唯一的一次称都城为长安。从这十回内“”、“俇”的分布上,可以知道自从x本改掉元妃之死,没再改过,显然这十回是保留在x本里面的早本,大体未动。

    这十回只要删掉回目页背面“庚辰秋定本”那三行字,再把“俇”都改回来改成“旷”就是x本。至于为什么格式与x本头五回不同,我们已经知道回目后批怎样演变为回前另页总批,因为一回本上可以后加附叶,较便。但是为什么书名也不同?这十回本封面与回目页上的书名是“石头记”x本头五回──即甲戌本头五回──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一向都以为甲戌、己卯、庚辰本的书名都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重”作“不止一次”解,可以包括二、三、四次。所谓“四阅评本”是书贾立的名目。但是庚本回目页分明注重区别评阅次数,四评后书名“石头记”不再称“重评石头记”

    后人加的题页不算,书中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标题的有下列三处:茍甲戌本“凡例”、第五、第十三、第二十五回第一页;啕庚本每回回首第一行;咮庚本十六张典型回前附叶,来自x本──第二十一回的那张多年后补抄的不算。

    甲戌本“凡例”与第五回的第一页是四回本x本第一、二两册的封面。甲戌本第十三至十六回,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都是配合那两册四回本重抄的。这后八回虽然为了编者的便利,改变总批格式,此外都配合头八回,好凑成一个抄本。因此第十三、第二十五回回首仍旧袭用x本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至于庚本每回回首的书名,每回第一、二行如下: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

    第x回

    甲戌本每叶骑缝上的卷数同回数。不论庚本的卷数是否也与回数相同“卷之”下面应当有数目字,不是连着下一行“第x回”抬头,因为“卷之第x回”不通。“卷之”下面一定是留着空白“第x回”也是“第回”数目后填,因为回数也许还要改。但是后来“第回”填上了数目“卷之”下面的空白不那么明显,就被忽略了。

    庚本只有五回没有“卷之”二字:第七、第十六、第十七、十八合回、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回。

    第十六回内秦钟之死,俞平伯指出全抄本没有遗言,其他各本文字较有情致;有一句都判向小鬼说的话,甲戌本独异,如下:

    别管他阴也罢,阳也罢,敬着点没错了的。

    庚本作:

    别管他阴也罢,阳也罢,还是把他放回,没有错了的。

    俞氏囿于甲戌本最早的成见,认为是庚本改掉了这句风趣的话,正回楔子里僧道“长谈”的内容庚本完全略去(注二十五)。──把一句短的反而改长了,省不了抄写费,与删节楔子不能相提并论。甲戌本这句只能是作者改写的。秦钟之死显然改过两次,从全抄本改为庚、戚本,再改为甲戌本。

    庚本此回下接第十七、十八合回。第十七、十八合回属于诗联期。此本第七回在诗联期改北方话。没有“卷之”的五回可能在同一时期改写过,发现了这多余的“卷之”二字,所以删了。

    一回本x本有回前附叶的,附叶就是封面,因此上面有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没有回前附叶的,第一页就是封面,所以第一行标写书名。庚本第五十一至六十回是x本,每回第一行都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这十个一回本编入十回本的时候,回首这款式显然未经作者或批者鉴定,否则不会吊着个无意义的“卷之”这十回本原封不动编入一七六本,没有重抄。一七六本其他部份重抄,也仿照x本每回回首第一行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卷之”配合原有的十回。一七八年后编上半部,当然仍旧沿用这款式,配合一七六本。

    因此庚本每回回首的书名来自x本。其实只有x本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书名。x本到了诗联期或诗联期后才收入十回本,这时候即使还没有“四阅评过”总也进入三评阶段了,不能再用“重评石头记”书名,所以十回本的封面与回目页上书名都是“石头记”

    显然“重评”是狭义的指“再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只适用于甲戌再评本。只有x本用这书名,因此x本就是甲戌再评本──一七五四本。

    确定是一七五四本的最后一回是第七十一回。一七五四本前,最后的一个早本是明义所见“红楼梦”明义廿首咏红楼梦诗,第十九首是: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石归山下无灵气,总使能言亦枉然。

    顽石已返青埂下,显然全书已完。但是一七五四本并没改完。

    本文根据书中几个俗字的变迁、回前回末一切形式、庚本回目页、“凡例”与他本开端的比较,其他异文与前后不符处,得到以下的结论:

    甲戌再评的一七五四本有六回保存在甲戌本内──第一至五回、第二十五回──又有一个十回本与零星的四回保存在庚本内──第十六、第三十九、第四十回、第五十一至六十回、第七十一回──共二十回。庚本的回前附叶有十六张是一七五四本的。此外还有全抄本第二十五回是一七五四本此回初稿。

    一七五四本废除回末套语,但是只有在这期间改写诸回──尤其是改写近回末部份的时候──才删去“下回分解”紧接着一七五四本后的一个时期,约在一七五五至五六初,回末改用诗联作结。

    一七五四本大概只有开始有两册四回本,其余都还是一回本,约在一七五中叶后才收入十回本。

    一七五四本前,书名“红楼梦”是最后的一个早本,有一百回,已完。确定是一七五四本的最后一回是第七十一回,此本大概还继续改下去,如第七十四回就有一七五四本的标志,但是此后可能又还改过。第七十五回是一七五六年定稿。一七五四本显未改完,此后也一直未完。

    一七五四本较明显的情节上的改动如下:黛玉初来时原是孤儿,改为父亲尚在;紫鹃本与雪雁同是南边带来的,改为贾母的丫头鹦哥,给了黛玉,袭人原是宝玉的丫头,也改为贾母之婢珍珠,给了宝玉;第五十八回改去元妃之死;梦游太虚自第二十五回移到第五回,加上秦氏引梦与警幻“秘授云雨之事”十二钗册子、曲词都是原有的,因此仍旧预言元春在母家全盛时期死去,托梦父母。

    “初试云雨情”其实附属一七五四本新写的第五回,是梦游太虚的余波,这一段加在第六回回首,过渡到早本三回──第六至八回。这三回收入一七五四本,除了换回目,与第六回回首添了一段,第八回改写过,此外只第六、七两回小改四处。

    庚本、全抄本这三回原是早本,在一七五四年没有及时抽换。约在一七五五至五六初,作者先后在这两个本子上修改这三回的北方话,顺便抽换第六回回首与第八回,但是漏改第六、七两回改写的四处。

    在同一时期,畸笏利用原有的两册四回本一七五四本,抽换第二册后三回,整理重抄,但是并没有采用这三回新改的北方话,也许不知道作者在做这项工作,再不然就是稍后才改北方话。畸笏抽换第六回回首“初试”一节,换上秦氏未进房慰问的今本,但是没想到联带改去第五回回末秦氏进房,因此只有甲戌本第五回与下一回不衔接。

    一七六二年春,作者遵畸笏命删去第十三回“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但是对于隐去死因的程度,两人的意见仍有出入。甲戌本此回正文与散批、回后批都是删后最初的底本,回前总批却是后加的,在靖本此回之后。靖本此回是第一个有回前总批的删后本。

    下半年作者终于采用畸笏的主张,补写秦氏有病。第十至十一回改写完毕,确定不影响下文,畸笏才令人重抄第十四至十六回──与第九至十二回,不过这一册后来散失了──配合原先那两册四回本,想凑成一个抄本,但是为编集总批的便利起见,改回目后批为回目前总批,又恢复标题诗制度,等著作者一首首补写,但是这已经是曹雪芹在世的最后几个月了。

    一七六七夏以后,可能就是这年下半年,畸笏编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回,标题诗已经废除,改用回后总批,比回目前总批还更方便,末端开放,誊清后再发现他本批语可以移作总批的,尽可陆续补加。清代刘铨福收藏的甲戌本有八册,共三十二回,也许畸笏编的这一个本子尽于此。

    第十一回后的庚本可能通部都是同一个早本,在改写过程中陆续抽换,分两次编纂。一七六定本一次收入一七五四本的一个整十回本。作者在世的最后两年改写上半部,因此,卒后又有人抽换改编一七六本上半部,但是第一册已经散失,生前最后几个月内改写的第十、十一两回遗稿也没有,只有个白文本倒抽换了这两回改稿,因此收编白文本头十一回──己卯本这十一回也是收编一个近白文本──白文本年代晚得多,所以改编一七六本上半部已经在一七八中叶或更晚。

    此书原名“石头记”改名“情僧录”经过十年五次增删,改名“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点题的一回内有十二钗册子,红楼梦曲子。畸笏坚持用曲名作书名,并代写“凡例”迳用“红楼梦”为总名。但是作者虽然在楔子里添上两句,将“红楼梦”与“风月宝鉴”并提,仍旧归结到“金陵十二钗”上,表示书名仍是“十二钗”在一七五四年又照脂砚的建议,恢复原名“石头记”

    大概自从把旧着“风月宝鉴”的材料搬入“石头记”后,作者的弟弟棠村就主张“石头记”改名“风月宝鉴”但是始终未被采用。

    一七五四本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书名,甲戌本是用两册一七五四本作基础编起来的,因此袭用这名称。一七六本与二三十年后改编的上半部,书名都还原为“石头记”庚本、己卯本所有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字样,都是由于一七六本囫囵收编一册一七五四本,抄手写了配合原有的这一册,保留下来的一七五四本遗迹。

    注茍:俞平伯着“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十六回后记”中华文史论丛第一辑,第三一至三二页。

    注啕:吴世昌着“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七十八回本)的构成、年代和评语”中华文史论丛第六辑,第二一六页。

    注咮:陈毓罴着“红楼梦是怎样开头的?”文史第三辑,第三三四页。

    注哖:同上,第三三八页。

    注咶:甲戌本第二回第二十三页上,夹批。

    注讻:潘重规着“红楼梦脂评中的注释”

    注哆:同注啕,第二五六页。

    注咠:同上,第二六、二六一、二六四、二六五页。

    注呰:同注茍,第三一五页。

    注呙:见拙著“初详红楼梦:论全抄本”明报月刊一九六九年四月,第二十三页。

    注咢:第五十八回,庚本第一三七五页;第六十一回,第一四四三页;第六十三回,第一四九一页。

    注咾:同注啕,第二五七页。

    注呲:甲戌本其他异文:

    第六回:又和他唧唧了一会(第一页下。他本均作“唧咕”)

    银唾沫盒(同页。全抄、戚本作“银唾盒”庚本作“雕漆痰盒")

    说你们弃厌我们(第十一页下。戚、庚本同。全抄本作“弃嫌”)

    蓉儿回来!(第十三页下。戚本同。庚、全抄本作“蓉哥”)

    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儿[音]他们。(第十四页下。他本均作“空了”(义))

    要说和柔些(第十五页下。南京话。他本均作“和软”)

    第七回:

    站立台矶上(第一页。南京话。戚本作“台矶石”庚本作“站在台阶坡上”全抄本作“台阶坡儿”第六回“上了正房台矶”──第九页──各本同,可见起初都是“台矶”)

    较宝玉略瘦巧些(第十页下。南京话。他本均无“巧”字)

    酒(第十四页。戚本同,全抄、庚本作“吃酒”同庚本第六十五回第一五五八页“你撞丧[搡)那黄汤罢,撞丧醉了”)

    你们这把子的杂种忘八羔子们(第十四页下。戚本同。庚本作“这一起”全抄本作“这一起子”结拜弟兄通称“拜把子”来自苏北方言“这把子”指“这一帮”)

    第八回:

    轻狂(第八页下。戚本同。南京话。全抄、庚本作“狂”)

    注哞:同注呙。

    注咰:俞平伯着“谈新刊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中华文史论丛第五辑,第四二五页。

    注垵:同上,第四二三页。

    注垞:同注呙,第二十二页。

    注垟:同注咰,第四二三页。

    注垤:同注啕,第二二五页;第二七六页,注二十六。

    注垌:同上,第二三二至二三三页。

    注垗:甲戌本第十四回总批:“路谒北静王是宝玉正文。”同庚本第三四页批北静王问“那一位是衔玉而诞者?”:“忙中闲笔。点缀玉兄,方不失正文中之正人。作者良苦。壬午春,畸笏。”

    注垝:周汝昌着“红楼梦版本的新发现”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五日香港大公报。

    注垛:甲戌本第二十六回总批:“前回倪二紫英湘莲玉菡四样侠文,皆得传真写照之笔,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同庚本第六三页眉批:“写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皆各得传真写照之笔。丁亥夏,畸笏叟。”;同页眉批:“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

    注垔:同注呙,第二十四页。

    注垘:同注垵,第四一页。同注茍,第三二三至三二四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