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80小说网 www.80xs.cc,做强做久做自己:当代中外著名企业家的商道真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胡柏藩,196年出生于浙江省新昌县,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化学系。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一纸通知,胡柏藩就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几年中,胡柏藩想考研究生继续充电。但他的报告被校长驳回了,校长派胡柏藩去给学校创收——办个校办工厂。他找到张平一等几位教师一商量,一所校办工厂就办起来了。

    后来,随着浙江民营企业的改制,工厂也改制了。再后来,企业壮大发展,以中小企业板块第一支股票的荣耀上市了。企业资产从“负”10万元增至“正”0亿元,胡柏藩的身价也上升到了几亿元。在采访中,他很幽默地概括了自己的成功:“一个不想办企业的人去办企业了,一个不想做老板的人做老板了,一个不想发财的人发财了。”就这样,胡柏藩,这个朴素、内向的化学教师成了一位幸运的企业家。

    胡柏藩的商道真经

    全社会对教师有信任感,是因为教师能够传道、授业、解惑。企业虽然是最基本的社会生产单位,并不担负教学工作,但是各岗位之间或职员之间,也存在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问题。科研上的难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就是通过这种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去解决的。因此,形成了新和成独特的教师文化。

    靠“进口替代”摘取维生素王国的桂冠

    ——访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柏藩

    004年6月5日,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声,新和成股份公司作为全国中小企业板块的第一股,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了。在此之前,谁能成为第一个搭乘中小企业板的幸运儿,是众多媒体热衷追逐的悬念话题。人们没有想到,浙江新和成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小企业板第一股,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董事长胡柏藩听到“第一股”的消息,先是由于意外不知所措,随后便是无法抑制的欣喜。股市风光无限好,蓄势待发的科研项目可以用募集到的资金上马,新和成01年销售达100亿元的目标正在向他招手。胡柏藩和新和成的所有员工一样心情无比激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随着中小企业板块第一股的消息传出,新和成这家默默无闻的公司以中国第一大、世界第三大维生素生产商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人们不仅要问,他们如此骄人的经营地位是怎样取得的?让我们走近胡柏藩,了解新和成,揭开他们取得成功的谜底。

    赵晏彪:新和成的发展道路与众多的中小企业不同,几乎没有进行原地踏步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你的经营策略是什么?

    胡柏藩:我们企业从借款10万元资金建厂,到总资产18亿元,销售额近0亿元,仅用了18年的时间,主要的策略是企业从站稳脚跟开始就搞自主创新。但是,当时没有“自主创新”这一说法,我只是凭着一种灵感意识到,企业只做酒精提纯不是长久之计,利润低,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竞争力,所以我们决定搞高附加值的产品。

    当我了解到生产抗生素原料药氟哌酸的中间体乙氧甲叉完全依赖进口,并且售价一度高达每吨14万元时,我就下决心搞乙氧甲叉,这个产品不但利润高,而且肯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对乙氧甲叉这种化学物质,我并不陌生,因为我在准备考研究生时曾经研究过它的分子结构、性质、生产工艺等方面的问题,但是要想把这种产品搞出来,首先要解决操作条件、提纯等各方面的问题。我和几位老师亲自做试验,经过一百多次的试验才获得成功,随后便进入了规模化生产。

    乙氧甲叉这个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当时的售价仅8万元,比进口的德国产品低了6万元。第二年销出了00多吨,利润100多万元。这个产品的成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觉得“自主创新”、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路子走对了。以后又陆续搞出了维生素E生产中间体“主环”和另外几个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

    赵晏彪:我曾经采访过张平一书记,他告诉我,当时企业成立时人员少、条件差,可以说是“七八个人、三五条枪”,从初创到上市的十几年间,再到进入强手如云的国际竞争中,“新和成”能立于不败之地,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的合力:产品、品牌和文化。能否请董事长详细说一下你们的具体做法。

    胡柏藩:你说得对,企业竞争力大致可分为这三个层次:一是产品,任何好的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一些国内企业的许多所谓新产品其实还停留在仿制阶段,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很少。一旦发现某个产品存在高额利润,如果进入门槛不高,往往大家蜂拥而上,然后把这个产品做滥,大家都不盈利。

    有许多产品,国际巨头都已形成了很大的生产规模,一旦国人进入,小规模尚可共存,但若触动竞争对手的根本利益,价格战在所难免。因此,如果一个企业有了一两个好的产品就高枕无忧,所具备的竞争力马上就会失去。因此,必须提高第二层次的竞争力:培养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品牌优势。只有具备了强大的研发能力,企业才能不断对老产品进行改造,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竞争优势。只有提高了自己的品牌声誉,才能在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中提高用户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才能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企业竞争力的最高层次是企业文化。因为研发和品牌归根结底是依靠人去做的,企业只有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包括企业宗旨、目标、价值观,适合于市场经济和当地文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有严格的纪律和行为规范,企业才能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有强大的凝聚力,使每个员工都能贡献自己的智慧,从而使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乙氧甲叉这种产品虽然是我亲自带领职工搞出来的,但我既没有为这一次的成功沾沾自喜,也没有因此而变得狂傲自大,认为自己什么都能搞了。科学是需要老老实实的态度的。我们充分认识到,单凭我们自己的土法上马,很难再跨上科研的新台阶。可当时企业还处于基本建设时期,没有能力和条件招聘顶尖级人才。这时我首先想到了与母校绍兴文理学院合作,母校也确实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合作仅仅两年多时间就搞出了生产维生素E的中间体“主环”。这以后企业真正有实力了,也就有能力招聘人才了。

    赵晏彪:你们的特色是老师办企业,可你们企业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和全国来比收入并不是最高的,而企业又地处偏僻山区,你们聚集优秀人才的秘诀是什么?

    胡柏藩:我们企业的许多领导都是教师出身,像张书记和我,还有几位主要管理人员,都当过教师,教师的为人处世是最具有知识分子特点的。而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没有比共同的理念、信仰、目标更具有凝聚力的了。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有时能超越物质的力量。我们有什么本事留住人才呢?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共同追求的事业目标,企业内部营造了向上、平等、真诚、宽容的氛围,深深吸引着一大批科技人才加盟新和成公司。

    赵晏彪:据说你培养了一大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今后的目标是要培养出两院院士?

    胡柏藩:是的。加盟新和成的每一位科研人员都能在这里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我们给外来知识分子安排宽敞的住房,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公司对他们开展的事业鼎力相助,只要科研需要,一经提出,再昂贵的实验设备也要购买;只要是有生命力的项目,看准了便可立项,不惜花巨资投入开发。我们的博士后工作站有很多高校拔尖人才,如浙大化学系博士生导师李浩然,分子设计与热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商志才,化学教授陈志荣,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褚建……他们在这里都大有作为,更使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工作锦上添花。

    1世纪发展知识经济,没有人才不行。知识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把新和成这支小舟打造成科技航母,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是创造出世界领先产品的关键。

    新和成股票上市,诞生了一大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企业的科研条件也已获得国家级技术中心的认可,我们今后还要培养出类拔萃的高级工程师和两院院士。在未来的新和成,每一个奋发努力的人都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赵晏彪:据我所知,新和成除了能广纳贤才之外,还很注重从企业内部培养人才,二者之中,您认为哪个更重要?

    胡柏藩:这两点同等重要,并且没有轻重之分。作为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有进步、出成绩了,比自己取得成绩还高兴,我们的老师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员工的培养。我们每年用在员工培训方面的经费高达500多万元。虽然我们的策略是先科研后生产,但是产学研一体化才是创造一流产品的最佳体系。新产品研究出来了,但是生产人员水平低,很难生产出高质量、有竞争力的产品,而生产管理人才需要实战经验,所以从生产一线培养管理干部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重要一环。

    赵晏彪: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新和成的价值观是什么?

    胡柏藩:新和成的价值观体现在我们公司的名字当中:新,创新;和,人和;成,竟成。这一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在公司的发展中摸索、归纳出来的,是公司创业成功、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把这种理念作为核心价值观,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完善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也能让企业保持永久的青春活力。

    赵晏彪:创办这个厂的初衷是给学校创收,改变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请问现在企业在教育上还有没有资金方面的投入?

    胡柏藩:企业自成立以来已给两所中学提供了000多万元办学经费,出资00万元设立助学金,捐资修建了一所希望小学,投资亿多元创办了越秀外国语学院。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牢记自己的使命,在社会教育上的投入还将逐年增加。

    财富故事

    给我两分钟,让产品说话

    199年盛夏的一天,胡柏藩怀着崇敬之情迈进位于巴塞尔市的罗氏公司的大门。当他提出进车间看一看时,却被无情地拒绝了。这使他这位炎黄子孙的心隐隐作痛,深夜不能入眠……

    在世界维生素王国一百多年历史的天幕上,闪烁着一片耀目的星辰:瑞士的罗氏、德国的巴斯夫、法国的罗纳普朗克、日本的卫材……中国呢?在那片璀璨夺目的群星中为什么没有我们?“我们不缺少智商,不缺少人才,我们一定会战胜罗氏、打垮卫材……在中国浙江的土地上打造东方的巴塞尔!”在异国他乡那个深沉的夜晚,胡柏藩这个热血男儿发出了铿锵誓言。

    胡柏藩知道,中国的维生素工业之所以发展缓慢,根源在于自己没有生产维生素的“主环”、“异植物醇”等生产原料,要想让维生素行业有大发展,就必须自主开发,打破国外垄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